• <object id="uaaaq"><label id="uaaaq"></label></object>
    <menu id="uaaaq"><menu id="uaaaq"></menu></menu>
  • <bdo id="uaaaq"><code id="uaaaq"></code></bdo>
    首頁 產經 正文

    在改革中取得新突破,在開放中謀求新發展

    2023-03-23 15:44 中國經濟導報-中國發展網

    摘要:中國(深圳)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認為,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,市場一體化水平不高嚴重制約高質量發展。

   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記者 | 程 暉

    日前,由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主辦的“貫徹全國兩會精神,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”專家座談會在沈陽舉行。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、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寧吉喆,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、工信部原部長苗圩,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、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彭森,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、原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副主任宋曉梧等專家與會座談。

    “東北全面振興可從三個方面取得新突破。”寧吉喆認為,第一,東北全面振興要在提振信心、轉變預期上取得新突破。比如,要堅持輿論先行,提振信心。第二,東北全面振興要在改革開放、培育經營主體上取得新突破。要大力推進市場化改革;要擴大對內對外開放;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。第三,東北全面振興要在發展特色實體經濟上取得新突破。要發展東北有特色的現代化大農業;要進一步振興東北裝備制造業;要推動東北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。

    充分發揮東北五大戰略保障任務的優勢和潛力

    遼寧省政協原主席夏德仁認為,要充分認識到東北地區當前所面臨的優勢和潛力,進一步提振市場預期和發展信心;東北地區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仍然是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,要通過市場化改革,提升經濟的活躍程度;東北地區要進一步加快傳統制造業全面改造升級,夯實現代產業體系,創造新興產業;要把握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,堅定樹立保障國家“五大安全”理念;要進一步推進東北經濟一體化發展,統籌國家安全與發展,成為東北全面振興的新突破點;要構建東北全面振興區域發展戰略,打造“哈長沈大”一軸發展格局,圍繞主要城市的發展帶動東北地區全面振興;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,推進東北地區再城市化進程。

    宋曉梧認為,東北承擔“五大安全”戰略保障任務有特殊優勢,完成這一任務任重道遠。實現東北地區“五大安全”保障的戰略定位,重點是實現經濟重振,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。當前東北地區仍處于經濟企穩的爬坡過坎期和經濟轉型的攻堅期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今年全國兩會精神,要堅持改革開放,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,更好發揮政府作用,重塑發展軟硬件環境和完善營商環境,激發國有經濟、民營經濟等各類經營主體的活力,向經濟建設聚焦發力。東北的哈爾濱、長春、沈陽、大連等四座城市,經濟總量超過東北地區的一半,也是東北地區目前有基礎參與國際國內競爭的區域。要支持東北地區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,夯實城市發展軟硬件基礎,重塑城市發展人文環境,促進新舊動能轉換,打造引領東北振興發展新動力源。

    苗圩認為,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,是我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。制造業振興,尤其是傳統制造業的振興,是東北振興的關鍵。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,要堅持好三個方向:一是高端化。制造業高端化不是都去搞集成電路、新能源汽車這些新興產業,紡織、建材、鋼鐵、化工等行業都可以高端化發展;要在保持和發展好完整產業體系的基礎上,漸進式地向中高端邁進;高端化的核心是技術創新,要強調自主創新,但不能閉門造車,必須認真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,在高水平開放合作中不斷提升技術水平。二是智能化。要立足于我國智能制造發展仍然不平衡、不充分這個實際,久久為功,持續加大支持投入;要用好試點示范這個抓手,加快推動關鍵技術裝備創新應用,特別是要在試點中多總結經驗,達到示范推廣的效果;要重視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,這是提升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的關鍵,也蘊藏著巨大的增長潛力。三是綠色化。如推動工業用能結構的調整,積極構建多能高效互補的工業用能結構。

    深化改革助力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

    改革開放之后,東北地區一直受到體制機制問題困擾,產業結構失衡等因素阻礙了東北經濟社會發展。對體制機制實施改革,釋放發展潛力,才能實現東北新一輪振興。

    “綠色發展和再城市化是東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,制度創新是東北區域綠色化、再城市化發展的根本保障。”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表示。他建議,從國家層面進行老工業基地綠色轉型的制度創新試驗區改革試點,統籌行政體制、行政區劃、土地制度、人口戶籍等方面的改革,形成改革合力。要轉變戰略焦點,把綠色發展作為目標,促進形成新經濟格局;以再城市化為綠色發展提供基礎;以綠色發展為目標,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;推動工業結構向綠色化、節能化、智能化發展;推動科技政策深化改革;推動農村農業向集約化、產權化方向改革;以綠色發展為目標,打開向北開放新局面;以綠色發展為目標,推進東北經濟一體化進程。

    “遼寧圍繞結構轉型、制造業轉型升級、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等方面制定了《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很有針對性,是實事求是且可行的。”彭森針對遼寧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指出,一是要解放思想,振奮精神,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用改革來改善發展預期,用發展來提升社會信心。要鼓勵干部敢為、地方敢闖、企業敢干、群眾敢說話,要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改革創新的社會氛圍。二是要推動一些重點領域、關鍵環節,特別是在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取得重點突破。要在土地要素、資本要素、數據要素等領域積極做工作,迎頭而上,實現彎道超車。三是要鼓勵經營主體的發展,特別是按照“兩個毫不動搖”的要求,大力發展民營經濟。

    在開放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

    中國(海南)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、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,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來自市場不斷擴大、分工不斷深化,具體體現在一個國家或區域在經濟一體化程度上的提升。尤其是從區域經濟角度來看,一體化程度越高的地區,其競爭力和增長動力越強。

    地緣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成為全球面臨的一個突出矛盾。遲福林談道:“要大力推進東北經濟一體化。進一步推進開放,在開放中謀求發展空間,掌握發展主動,尋求新的發展機遇。要以城市圈為載體,以優化區域產業空間結構為重點,以國有經濟布局一體化為關鍵,以基礎設施一體化為基礎,以開放布局一體化為引領,合力打造東北經濟增長點,形成區域改革發展的新布局。同時,推進空間布局一體化;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;推進產業發展一體化;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,以市場為導向,進一步優化東北營商環境;緊緊抓住RCEP機遇,促進東北大開放統一布局,在深化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形成東北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動力。”

    中國(深圳)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認為,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,市場一體化水平不高嚴重制約高質量發展。

    張玉閣建議,通過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和高質量發展。第一,提升基礎設施一體化水平。建設區域統一市場,打破行政壁壘,放寬市場準入,強化信息互通,加快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,構建現代市場流通體系,完善市場一體化的軟硬件支撐。第二,提升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。加快推進區域公共服務一體化、均等化發展。第三,提升產業鏈、供應鏈、創新鏈一體化水平。搶抓產業鏈本地化、區域化速度加快的機遇,緊盯產業上下游關鍵環節,鞏固和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,構建安全、穩定、暢通、有活力、高質量的產業生態,安全的供應鏈網絡和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體系。第四,提升區域協同一體化水平。強化規劃協同、政策協同、市場協同,著力消除區域內城市之間要素流動的行政性障礙,加快推進區域內城市之間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和最佳配置。

    責任編輯:劉丹陽


    返回首頁
    相關新聞
    返回頂部
    出租屋嫖妓丰满老熟女嫖|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qq|免费手机A片在线网站大全无广告|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
  • <object id="uaaaq"><label id="uaaaq"></label></object>
    <menu id="uaaaq"><menu id="uaaaq"></menu></menu>
  • <bdo id="uaaaq"><code id="uaaaq"></code></bdo>